《燋》的组词大全100个

燋劳、 燋卷、 燋壤、 燋夭、 燋头烂额、 燋尾、 燋心、 燋悚、 燋悴、 燋战、 燋折、 燋杀、 燋枯、 燋槁、 燋毒、 燋沦、 燋灼、 燋炷、 燋烁、 燋烂、 燋烛、 燋烟、 燋热、 燋烽、 燋然、 燋熬、 燋爇、 燋秃、 燋种、 燋花、 燋虑、 燋金烁石、 燋釜、 燋铄、 燋铜、 燋饭、 燋鲠、 燋黄、 燋齿、 燋龙温池

鱼游燋釜

干燋、 恶燋、 抱燋、 沃燋

燋拼音 qiáo    燋部首 火 燋笔画 16 注音 ㄑㄧㄠˊ    繁体字 燋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撇撇捺撇竖捺横横横竖横捺捺捺捺 燋的意思、基本信息 燋五笔86:OWYO 燋五笔98:OWYO 五行:火 UniCode:U+71CB 四角号码:90831 仓颉:FOGF GBK编码:9FF7 规范汉字:8063 燋的解释


jiāo   ㄐㄧㄠˉ
◎ 引火用的柴。
◎ 古同“焦”(a.物体经火烧或高热烘烤后变得枯黄或成炭样;b.焦东西的气味;c.黄黑色)。
◎ 着急:“上下燋心。”

jué   ㄐㄩㄝˊ
◎ 古同“爝”,火炬。

燋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iáo 
〈词性:形〉
(1) 假借为“憔”。憔悴 [wan and sallow]
燋而不讴。——《淮南子·泛论》。注:“悴也。”
(2) 又如:燋矢(凋零摧折);燋悴(同憔悴);燋然(憔悴的样子)
(3) 另见 jiāo 

燋的汉语字典

[①][jiāo]
[《廣韻》即消切,平宵,精。]
(1)引火之火炬。俗称引火。
(2)通“焦”。烧焦。
(3)通“焦”。干枯;干燥。
(4)通“焦”。烦忧。
(5)通“噍”。声音急促。
[②][qiáo]
[《集韻》慈焦切,平宵,從。]
通“憔1”。
憔悴。
[③][zhuó]
[《集韻》職略切,入藥,章。]
同“灼1”。
(1)烧灼。
(2)灼热。

音韵参考

[广 韵]:即消切,下平4宵,jiāo,效開三平宵A精
[平水韵]:下平二萧·入声十药
[粤 语]:ciu4ziu1

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燋;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682第21(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音椒。【說文】所以然持火也。【玉篇】炬火也。 又【廣韻】傷火。【禮·內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釋文】焦字又作燋。子消反。【管子·七臣七主篇】火暴焚,地燋草。【前漢·霍光傳】燋頭爛額爲上客。又【後漢·朱浮傳】上下燋心。◎按上二義與焦通。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集韻】灼龜木。【周禮·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註】杜子春云:燋讀爲細目燋之燋。或曰如薪樵。之樵謂所爇灼龜之木也。故謂之樵。契謂契龜之鑿。【釋文】祖堯反。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灼龜炬也。【儀禮·燕禮註】灼燋也。【釋文】燋哉妙反。 又【集韻】【類篇】?側角切,音捉。【禮·少儀】主者執燭抱燋。【註】未?曰燋。【釋文】燋,側角反。 又【集韻】卽約切,音爵。【周禮·春官·燋契註】楚焞置於燋,在龜東,楚焞卽契,所用灼龜也。燋謂炬其存火。【疏】子春讀燋樵二者,皆作俗讀爲柴樵之樵。後鄭不從,依音爲雀。意取莊子爝火之義,熒熒然也。【釋文】燋,哉約反。【集韻】本作爝。或作焳熦。詳爝字註。 又【集韻】職略切,音勺。本作灼。詳灼字註。 又資昔切,音積。亦灼龜炬。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持荆然火,以灼龜也。 燋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